關注微信公眾號
獲取最新資訊
2025.07.27
7月27日,四川綿陽——綿陽港旗游仙區300MW600MWh電化學儲能電站(一期)項目成功并網投運。作為西南地區首座大規模"電化學+飛輪"混合儲能電站,該項目的投運標志著我國“飛輪+”混合儲能技術在電網調頻領域的商業化應用邁入新階段。
項目位于四川綿陽游仙區石馬鎮,總投資約10億元。項目分兩期建設,一期總裝機容量為115MW/200.525WMh,包括100MW/200MWh電化學儲能和15MW/0.525MWh飛輪儲能。作為四川省首批新型儲能示范項目及2025年四川省重點建設項目,項目創新采用“飛輪+電化學”混合儲能技術方案,由40個電池儲能倉和15套飛輪儲能系統構建起區域電網“超級充電寶”。
技術融合創新:構建“毫秒級+小時級”雙重保障體系
坎德拉新能源作為項目核心飛輪儲能供應商,自主研發的MW級飛輪儲能系統憑借毫秒級響應速度、高功率密度特性及超高可靠性,在電網調頻、瞬時功率支撐場景中發揮關鍵作用,是電力調節中的“短跑選手”;電化學儲能具有較高的能量密度,可以在相對較小的體積中存儲大量的電能,是電力調節中的“長跑選手”。飛輪儲能與電化學儲能優勢互補,為項目構建了"瞬時功率支撐+長時能量調節"的雙重保障體系,每日可滿足10萬戶家庭2小時高峰用電需求,并參與電能量交易、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。
服務區域電網:破解新能源消納與電網安全難題
項目投運后,可有效緩解綿陽電網500千伏變電站主變容量不足和220千伏及以下接入電源點單一的問題,降低川西地區經綿陽樞紐的輸電損耗,提高地區電網運行的靈活性和電壓穩定性。在迎峰度夏期間,項目通過快速響應電網指令,為四川地區電力保供提供可靠支撐。新型的混合儲能技術模式也為高比例新能源接入電網提供了“靈活調節樣本”,推動能源結構綠色轉型。
“飛輪+”混合儲能應用優勢
“飛輪+” 混合儲能核心是通過飛輪儲能與其他長時儲能技術(如鋰電池、液流電池、壓縮空氣等)的協同搭配,彌補單一儲能技術的短板,同時最大化發揮各技術的優勢,最終實現 “1+1>2” 的應用效果。
提升系統穩定性與響應速度:飛輪儲能憑借毫秒級響應速度優勢,可快速平抑電網頻率波動。通過與鋰電池等長時儲能技術形成協同調節機制,前者承擔高頻次、短時長的功率支撐,后者提供持續能量輸出,可發揮不同儲能技術優勢,有效保障電網在新能源高滲透率下的頻率穩定。
生命周期長與維護成本低:飛輪儲能循環壽命可達1000萬次以上,且全生命周期無容量衰減,能夠承擔大量高頻次充放電任務,大幅降低鋰電池等電化學儲能的循環壓力。這種協同模式可減少電化學儲能的充放電次數,延長電化學儲能使用年限,避免頻繁更換電池帶來的運維成本。
安全可靠與環境友好:飛輪采用物理儲能技術,通過“電能-動能”相互轉換實現能量存儲和釋放,全程無化學污染,不存在起火爆炸風險,對環境極為友好;鋰電因使用年限延長(混合模式下循環壽命大幅提升)減少更換頻次,間接降低廢舊電池處理壓力。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加速,飛輪儲能在電網調頻、新能源場站配儲等場景的應用潛力將持續釋放。綿陽港旗項目的成功實踐,將進一步驗證飛輪儲能技術的經濟性與可靠性,為行業提供可復制的解決方案。綿陽港旗游仙區儲能電站的投運,作為飛輪儲能系統供應商,我們期待以技術創新推動能源革命,為構建清潔低碳、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貢獻力量。